上一篇文章中集中地论述了凤姐的管家才能的优劣得失。尽管凤姐是脂粉堆里的英雄,具有极强的管家才能和技术,但她仍然因为战略层面的短板而停留在钻石级别,逊于战略、战术双双绝杀的贾母。
而在贾府中,还有一位管理者,她的长板与短板恰恰与王熙凤相反——在战略层面,她因为有文化懂道理而遥遥领先,但在战术层面,许多具体的事务处理艺术都还有提升空间。
她就是贾府后期的代理CEO,探春。
探春的战略意识是比凤姐超前许多的。按照凤姐对她的评价,探春不仅有头脑,有才干,而且是比她又识字读书,“又厉害一层”。
探春对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,出现资金链紧张的贾府,具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。她不同于想要在府内逞威风的凤姐,和只想做老好人不得罪人就万事大吉的李纨,打从她一上任,她就开始想办法励精图治,试图挽救贾府于危亡之中。
所以,探春对于贾府的长远发展,以及任何一个行为的远期收益,是认识非常清晰的,而且她有足够的行动力来推行改革,整顿政务。
此外,探春作为小姐,本来并不涉及管家事务,一直处于“群众”的地位,对于王夫人、王熙凤的日常管理手段隔岸观火,积累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意见。
展开剩余86%因此,后期的管家三人组当中,李纨是本就无心于此,只要自己不落不是,就懒得管其他人的废与兴;宝钗是不得不出任临时副总经理,又是亲戚,身份尴尬,自然能少出头就少出头。而探春,作为本就生于斯长于斯的贾府人,有充分的动力和立场来执掌政务,也就逐渐成为了三人组的实际话事人。
探春敏锐。她虽然此前并不管家,应该也并不经手贾府的账目,但仍然清楚地意识到贾府入不敷出的现状,并非常主动积极地想办法加以改革,开源节流试图改善这样的现状。
她连着指出了三项她眼中贾府内宅的弊病,包括姑娘的脂粉头油钱被克扣浪费、公子学堂的茶点费重复、以及大观园内花草无人打理。随后,她便雷厉风行将前面两项多余和浪费的开销都蠲了,并且效仿赖大家的政策,提出了大观园包产到户的新路子。
这几项政策,在一个年轻管理者的层面上已经殊为难得了。尤其是,对于这些大观园中的积弊,探春不仅没有意气用事,没有受情绪和自身利益左右,而是力图秉公处理,从修改定例这样的“立法”的层面来肃清弊病,即便是遇到凤姐或者宝玉这样的“红人”利益受损也绝不退缩,铁面无私,这种对待管理事务的态度是和管家王者贾母一脉相承的,可圈可点。
不过,这几项新政策,都并未对贾府紧绷的经济现状起到有效的改良作用,主要原因还是其涉及的金额十分有限,我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计算过,探春的这几项重大改革,每年只能为贾府省下600两左右的银子,对于贾府这么一个收支庞大的钟鸣鼎食之家而言,实在是杯水车薪。
然而这并不代表探春的能力平庸。
探春在上位期间未能提出实际有效的改革方案,第一是因为她的权限有限。面对家里盘根错节的势力,探春作为一个代理管家的晚辈,又是未出阁的闺女,实在没有那个面子推动一些深入的改革。
另一方面,探春作为一个平时不涉及管理层面和外宅事务的女孩子,这些家长里短的小钱,已经是她能够看到的极限了。她的生活此前还停留在“攒了十几吊钱”让宝玉帮她买工艺品上,又怎么可能看到贾府内此时已经一团糟的核心现状?像是前期贾蔷为省亲采买戏子,一花就是三万两银子、贾琏为了安抚鲍二家的的家人,通过做假账的方式一下子就支出二百两银子、后期的夏太监派人来敲诈,一下子又是二百两、乃至贾珍在宁府内公然聚赌胡吃海喝,这些真正的弊病全部都是探春认知范围之外的事。
她能够将权限内的事看得如此清楚,又处理得如此果断,实在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。
因此总体下来,在探春本人的认知范围内,她的管家水平在“道”的层面上具有极高的水平。可以预见,如果将来她嫁到其他人家,实际握住权柄来管家,能够突破认知层面和管理权限的限制,她的管家水平与成效应该还会进一步提升。
然而,探春毕竟初出茅庐,尽管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,但实操的“术”的层面上,仍欠缺一把火候。
探春管家,尤其前期,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而强硬,有些不讲方式方法。
举个例子,同样是面对想要裁撤分例这样的事,王熙凤在裁撤几个姨娘的丫鬟的月钱时,将锅全都甩到了“外头”的人身上,她说“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,姨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”、“我不过是接手儿,怎么来,怎么去”。然而实际呢,“外头的人”管理应该不至于细化到这个精度。单单为了五百钱的小钱,他们犯不着专门修改一项祖宗的旧例,这件事大概率还是凤姐自己的主意。但她这样把锅一甩,王夫人就不再纠结姨娘的待遇问题了,别人也不会抱怨凤姐小心眼。
而探春则完全不同。她的做法非常直接,只要见到不合理的规定,不论是爷们的茶点钱还是姑娘的头油钱,直接爽爽利利“蠲了”,既不假手他人,也不拐弯抹角。
这个做法其实是触碰到他人利益的。后文宝玉就抱怨探春“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”。凤姐面对探春的锋芒也是表示“趁着紧溜之中,他出头一料理,众人就把往日恨咱们的恨心暂可解了”,言下之意就是拿探春当挡箭牌了。
另一个例子就是“大观园包产到户”政策的落实。探春在推行这项政策时,她的想法非常简单,即把家里的这些能够有产出的产业,都外包给家中的几个嬷嬷,并且对她们的经营所得进行钱粮的结算,这样,取得了他们产值的贾府就能够增加一项额外的收入,从而缓解经济问题。
但探春没有想到的事是,首先,只要涉及钱粮,就可能会动到账房等处的核心利益,从而引起那些掌握权势的奴才们的不满。第二,大观园的产业是有限的,其获利也是参差不齐,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,她并未考虑到园中嬷嬷们的利益分配问题。
此时,宝钗就站出来用她丰富的管家经验为探春打上了这个补丁。针对第一个问题,她聪明地规避了银钱的使用,而巧妙地用类似“以物易物”的方式,让各位得以承包产业的婆子都揽一宗家里的花费去,降低账房的花费,间接达到改善经济问题的目的。
针对第二个问题,她让揽了事得以进益的嬷嬷们拿出一些钱来,统一分配给未领到差事的婆子们,所谓“有好大家分”,能够有效缓解大家的不满情绪。
不过,探春是个极聪明又敏锐的人,后期她应该是逐渐认识到了管家这个行当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。
除了“兴利除弊”一回,探春是初出茅庐锋锐无比以外,其实后文中,依然掌握管家权限的探春,却不再做类似这样的得罪人的事,也不再这样直来直去地处理问题。
惜春房中彩儿的娘“嘴很不好”,探春的反应是先问李纨和凤姐的意思,得知二者均未明确表态后,知道这个主意只能自己拿,才判决说“先撵出去,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”,但仍然是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太太。
迎春的奶嫂王住儿媳妇与绣橘争吵之事,探春的做法也是同样,虽然自己愤怒不已,但仍是让人把平儿请了来,让平儿去处理这件事,而并不是自己做主。
后文大观园赌博之事也是同样,探春知道赌博有弊病,但只是戒饬,并没有惩处。等到贾母提起此事时,她才趁便将这件事告诉贾母让她来处理。这里固然有地位和权限的限制问题,但也确实反映出后期的探春开始逐渐了解自己的实际定位。
可以说,到这个时候,探春的管家战术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。她仍然保留着一腔热血,见到家中的弊病或姐妹的困境就想办法处理,但她不再直干、莽干,而是借势,不仅讲方法、讲手段,也懂得进退,知道轻重。
总体而言,由于权限和认知的局限性,探春管家的实际成效并不够亮眼。虽然她在管家的战略层面做得非常到位,凡事见微知著,也极有主人翁意识,而且随着管家经验的积累,她的管家战术技能也在逐渐进步,但家族的沉疴弊病和权限不足的缚手缚脚,让她纵有千般武艺也难以完全施展。
所以,结合诸多因素,我还是暂且将探春的管家才能与凤姐并列,评为“钻石”级别。
也许正是应了探春的判词“才自精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”。探春的命运固然令人怜惜,但即便单论她的管家经历,也足以让读者扼腕了。
作者:泥娃娃,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。
发布于:安徽省道正网配资,配查信,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