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蠡这辈子算得比谁都精,可面对两个儿子,他却说出了最狠的话 —— 大儿子要去救入狱的二儿子,他拦着说:“你去,你弟必死。” 这话听着像诅咒,可后来句句成了真。
那会儿范蠡早不是越国大夫了,揣着西施泛舟五湖后,靠做生意成了 “陶朱公”,家里金银堆成山。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,被官府抓了,按律当斩。小儿子自告奋勇要去楚国打点,范蠡也点头了,可大儿子不乐意了,跪在地上哭:“我是长子,弟弟出事我不去,人家会骂我不孝!” 说着就要拔剑自刎。
范蠡老婆也在旁边劝:“小儿子毛手毛脚的,让老大去稳当些。” 范蠡叹着气妥协了,可转头就给楚国的老朋友庄生写了封信,让大儿子带千斤黄金过去,只说 “一切听庄生安排,别多嘴”。大儿子嘴上应着,心里却打鼓,偷偷又带了些金子,打算自己找门路。
到了楚国,大儿子按范蠡说的,把黄金和信给了庄生。庄生家徒四壁,却把黄金原封不动地藏在梁上,嘱咐他:“赶紧回去,别在楚国逗留。” 可大儿子没听话,拿着私带的金子去找了楚国的权贵。
展开剩余63%庄生其实是楚王的老师,几句话就劝动楚王要大赦天下。那些收了大儿子金子的权贵跑来报喜:“你弟弟有救了,楚王要大赦了!” 大儿子一听就急了 —— 大赦是楚王自己的意思,那千斤黄金不就白给庄生了?他跑去庄生家,拐弯抹角要回了黄金,庄生看着他那副精明样,心里冷笑。
没过几天,楚王突然变卦,先杀了范蠡的二儿子,再下大赦令。大儿子抱着弟弟的尸体回来,全家哭成一团,只有范蠡没哭,他说:“老大自小跟着我吃苦,知道钱来得不易,舍不得放权;小儿子生下来就锦衣玉食,花钱不心疼,反而能成事儿。”
原来庄生本想借着大赦救二儿子,既卖了范蠡面子,又不用动那笔黄金。可大儿子讨要黄金的举动,让庄生觉得受了侮辱,干脆对楚王说:“陶朱公的儿子杀人被抓,现在外面都传,大王大赦是为了他的钱。” 楚王好面子,当即下令先斩了二儿子,再宣布大赦,既显得公正,又堵了悠悠众口。
大儿子到死都没明白,他省下来的不是金子,是弟弟的命。范蠡看着二儿子的棺木,心里跟明镜似的 —— 这世上最忌讳的就是算小账失大局,太把钱当回事的人,往往会被钱反噬。
后来有人说范蠡冷血,早知道结局却不拦到底。可细想想,他这辈子见多了权力场的阴诡,也看透了人性的弱点。大儿子的 “精明”,是穷日子刻在骨子里的习惯;小儿子的 “疏阔”,是富养出来的底气。这两种性子,碰上生死局,高下立判。
钱这东西,有时候是护身符,有时候是催命符。范蠡赚了一辈子钱,最后却用两个儿子的代价证明:懂得花钱买人心,才是真精明;总想着钱不能亏,反而会吃大亏。要是大儿子能听懂那句 “别多嘴”,或许棺木里躺着的,就不是他弟弟了。
# 范蠡 #人性智慧 #历史启示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正网配资,配查信,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